4. 3. 1 前排座椅骨架总成静态刚度。
静态刚度试 验是验证 **座 椅骨架的刚 度,前排座椅骨架 在 500 N 的作用
下,弹忤变形应不大于目标值。在 S 点所测得的值应小于表 1 中所列出的较大值。试验方法见 5. 1。
4. 3. 5 前排座椅座垫向下强度。
试验后,前排座椅座垫骨架和座垫骨架的固定支架应无裂纹,商度调节机构和纵向锁止机构无 破裂,纵 向锁止机构不失效,并可以调节。试验方法见 5. 7。
4. 3. 6 座椅纵向调节功能。
座椅纵向调节功能应符合 QC/ T 805(手动调节)和QC/ T 831(电动调节)的要求。
4.3.7 座椅纵向调节疲劳。
座椅纵向调节疲劳应符合 QC/ T 805(手动调节)和QC/ T 831(电动调节)的要求。
4.3.8 座椅前倾和高度调节功能。
在全行程范围内,高度调节手柄向上和向下的操作力应小千 75 N;手轮式高度调节和座垫前倾调节机构的操作扭矩应小于 3 N• m。试验方法见 5. 8。
4 3. 9 座椅前倾和高度调节疲劳。
试验后,前倾和高度调节机构功能正常,不允许出现自动调节的情况;满足座椅前倾和高度调节功能试验的要求;试验过程中无异响。试验方法见 5. 9 。
4. 3. 10 靠背骨架总成间隙。
座椅靠背在持续加载前后应是无间隙的。当加载力到达 25 N 时,座椅靠背的间隙不应**过3. 5 mm。当加载力达到 147 N 时 ,加载点较大间隙不应过 15 mm 。试验方法见 5. 10。
4. 3. 11 靠背骨架总成刚度。
卸载后测得的塑性变形应不**过 10 mm。试验方法见 5. 11 。
4. 3 12 靠背骨架总成强度。
当座椅靠背达到目标载荷 2 时 ,靠背骨架和调角器应无损坏。试验后所得的力-位移曲线应符合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要求。在达到目标载荷 2 之前,实际 加载值应大于目标值。试验方法见 5. 12 。
4. 3. 13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。
在循环载荷过程中无异响。试验后,座椅靠背调节及锁止功能正常;各部件无损坏。试验方法 见 5. 13 。
4. 3. 14 靠背调节功能。
座椅靠背调节功能应符合 QC/ T 844 的要求。
4. 3. 15 靠背调节疲劳。
座椅靠背调节疲劳应符合 QC/ T 844 的要求。
4.3 16 座椅用锁的强度和疲劳。
座椅用锁的强度和疲劳应符合 QC/ T 845 的要求。
4. 3. 17 腰托调节功能。
调节过程中保证调节扭矩的顺畅均匀,不允许出现波动;不允许出现异响,手动调节扭矩较大为3. 5 N• m。试验方法见 5. 14 。
4. 3. 18 腰托调节疲劳。
试验后 ,腰托调节功能正常 ,满足 1 , 3. 17 的要求。试验方法见 5. 15 。
4 3. 19 地图袋功能。
试验后地图袋不允许存在损坏、缝线断裂等现象,用于固定地图袋的面套或卡扣不允许脱落。 地图袋的其他性能要求应符合图 样和技术文件的要求。试 验方法见 5. 16。
4.3.20 地图袋疲劳。
试验后,地图袋不允许损坏、缝线断裂、变色等现象;用千地图袋固定的焊缝、螺栓、卡扣连接以 及缝纫线不允 许失效;
地图袋的其他性能 要求应符合图样和技术 文件的要求。试验方法见 5. 17。
4.3.21 座椅扶手强度。
垂直向下加载时座椅扶手的 较大变形(弹性变形)不大千 76 mm ,塑性变形 不大千 25 mm;侧向加载时座椅扶手的较 大变形(弹性变形)不大于 25 mm ,塑性变形 不**过 6 mm。试验方法见 5. 18 。
4.3.22 扶手耐久性。
试验后,扶手必须保持原有功能要求,无较链机构缺陷,护面不应出现破裂、脱散和露底。试验过程中以 及试验后不允许出现异 响。试验方法见 5. 19
4.3.23 头枕功能。
头枕调节均匀平顺 ,头枕的安装 和拆卸易 于操作。头枕锁 止按钮操作力应 为 20 N 士10 N ,头枕功能试 验是沿头枕杆方向 向士、向下调节,操作力应不 大于 100 N。
4.3.24 头枕耐久性。
试验后,头枕功能及锁 止装置正常 ,头枕的 操作力应符合 4. 3. 23 的要求。试验过程中无 异响。试验方法见 5. 20 。